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水泥生产的供与需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供需矛盾是经常的,供需平衡是暂时的,在供与需的不断矛盾和平衡中水泥生产得到发展。产能过剩是供需矛盾表现的一方面,相应地也是经常会发生的。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供需达到平衡,推动着水泥生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早在2003年水泥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当年立窑等落后产能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8%,新型干法产量占22%,那时是以落后的立窑产能为主的产能过剩。2008年发生国际**风暴,波及我国经济发展,水泥需求量下降,对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反应强烈。当时我国立窑等落后产能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下降到32%,新型干法的产量已上升到68%。2008年后,由于应对**风暴所采取的4万亿投资和“5??12”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影响,水泥需求量大增,新型干法进一步快速发展。到2012年,立窑等落后产能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10%,新型干法产量占90%,这时由立窑产能为主的产能过剩转变成立窑和部分落后新型干法为主的产能过剩。从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可看到,水泥产能过剩是经常发生的;在产能持续过剩的情况下,由于**的监管和政策指导,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水泥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由立窑等落后技术向先进的新型干法技术的历史性转变。
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具有自己的特点。水泥市场受季节影响有淡季和旺季,水泥设备经一定时间运行总是须要停产检修,所以水泥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产能利用率,一般波动在70%~80%。产能利用率在合理范围内的产能属正常产能,低于70%~80%则属于产能过剩。我国地区差别大,水泥产能过剩与否或过剩程度要作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有些地区水泥产能已经过剩;有些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在合理范围内,产能不过剩。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
产能过剩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是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变化;主观原因是,**监管不完全到位和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使落后产能淘汰不快和盲目投资不断产生。
1、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民经济呈周期性发展,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在高峰时,社会投资大,水泥需求量高,水泥产能规模迅速扩张;在高峰走向低谷时,水泥需求量下降,高峰期扩大了的产能无法释放出来,于是造成过剩。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峰发展期进入稳步增长期,自然会加剧水泥产能的过剩。这是水泥行业必须面对的外部经营环境。
2、落后产能淘汰不快
目前我国水泥总产能中尚存在不少的落后产能,其内容随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长期以来,落后产能主要是立窑产能。21世纪初,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大量建成投产后,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失去竞争力,成为落后产能而进入被淘汰之列。2003年后,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普遍发展,日产10000吨~12000吨熟料生产线相继投产。此时,没有自备矿山、环保和能耗指标不达标的日产20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也成为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所以,现在的水泥落后产能不仅指立窑产能,还包括部分落后的新型干法产能。落后产能占有着市场空间,不能及时退出是造成总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3、盲目投资
盲目投资是目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在建设新线中不按正常程序进行的投资和投机性盲目投资,以及在兼并重组中的盲目行为。
盲目投资是指不按正常程序进行的投资行为。水泥行业的正常投资程序是,在决策前须对矿山、运输、市场和环境等投资要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作出投资可行性评估。盲目投资往往不进行或不完全进行这样的决策程序,建成的生产线会存在各种问题。有些不建自备矿山,甚至日产5000吨熟料大型生产线要依靠民采原料;有些交通不便或运输距离过远,销售成本很高;有些所在地市场较小,不具备消化当地产量的能力;有些工艺不全,特别是环保投入比例很低。盲目投资弊端很多,后果严重。
投机性盲目投资是指投资者不是为了生产水泥,而是为了在兼并重组市场上出卖生产线,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投机性盲目投资建设的生产线,其问题更多、更严重。
兼并重组中的盲目行为是指兼并主体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融资成本的投资行为。在近几年实践中看到,兼并重组中的盲目行为会使盲目投资者转嫁盲目投资所造成的后果并从中获得高额收益,由此引发新的投机性盲目投资,使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有些人将盲目投资完全归咎于地方**的招商引资。这显然没有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如果没有投资者跟进,地方**的招商引资是无法实现的。盲目投资的主要责任者应当是投资主体。
三、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办法
水泥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监管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竞争,优胜劣汰,调节产能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推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1、加强**监管
2008年国际**风暴发生后,有些地区水泥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对此,2009年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8号文,将2004年下放给省**的水泥投资项目审核权上收到国家发改委。2010年工信部发布《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型干法熟料人均产能超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生产线;新建的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原则;鼓励兼并重组和不以新增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然而,这些**监管措施未能有效制止水泥产能的快速增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2010年为12亿吨,2011年为14亿吨,2012年为16亿吨,国发38号文发布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仍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递增。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业主投资行为的监管应加强和改进,监管的主要科目是环保、用地、能耗和产品质量等。在监管中,**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充分调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在监管的同时,**应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对投资者进行引导。
2、制止盲目投资
为制止盲目投资,一方面**须加强监管,措施到位,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在竞争中投资主体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盲目投资者必须对盲目行为承担后果,从而吸取教训,终止盲目行为。